正在加载中……
1
侃侃电脑音乐和音乐创作【转】
电脑技术
2012/4/24 15:59:00
老贾/吉他福
访问量
304
支持
2
中立
2
反对
2
朗读功能:
电脑音乐自诞生之日就代表了数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随着电脑音乐系统的不断发展,给很多音乐爱好者带来了福音。
有了电脑音乐系统就可以把所有的声部、乐器一轨一轨地录入电脑,自己是作曲,也是指挥,电脑就是演奏员,需要的乐器都在音源里。
有了电脑音乐系统这个忠实的演奏员,你就可以让它演奏自己创作的乐曲,音色由你选择,速度由你确定,各种乐队编制由你组合,通过你手指的演奏,或轻点鼠标,把自己的情感通过音乐来表达,把自己的天赋通过音乐得以展现,一首优美的音乐就应运而生。
好的作曲家在一个作品创作完成后,会运用自己的大脑去想象,即所谓的内心听觉。
看一页总谱就能把音响效果想象出八九不离十。而很多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总是要做反复的修改和调整(除了象莫扎特那样的音乐天才可以一气呵成)。即使是乐圣贝多芬都不例外。
现在我们身边的大部分音乐都是用电脑制作出来的,例如很多影视插曲、歌舞伴奏音乐、流行歌曲等等,只不过一般人意识不到而已。
其实,很多制作水平高超的音乐作品就连专业人士都很难分清到底是电脑制作的还是真乐器演奏的。
在学习音乐制作的过程中,一些初学者反映,他严格按照乐谱中的音高、长度、速度、力度以及乐谱提示的文字信息去制作。
但做出来的作品听上去总是感觉少了一点什么东西,与原作以及自己的预期存在着极大地差别,这些在和有经验的音乐制作比较的时候,就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
他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本文要讲的“音乐表现”。
一页曲谱,充其量只是作曲者设计出来的一张蓝图、或者说是该作品的说明书,及演奏该曲所应采取态度的一般提示。
虽然每一个音的高度、长度是明确地写下来了,乐句和乐段往往也注明了力度的强和弱、也标注了使用的速度。之所以出现“存在着极大地差别,感觉少了一点什么东西”。。。。。。
正是缺少在乐谱上无法用记号和词语精确记录出来的东西。
音乐制作者在拿到一件音乐作品,首先在他的脑海里会产生一种反映和认识。这种反映和认识,可以说它是对音乐作品的一种内在的解释。内在解释并不是实际的音乐,仅仅只是一种思维活动。必须通过相应的外在解释,也就是必要的表现手段,把各种信息进行有机地结合,把内在解释通过外在的形式体现出来。
在制作过程中,内在解释和外在解释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充分的内在解释为依据,外在解释便成为缺乏内涵的音响。
没有相应的外在解释,充分的内在解释也难以体现。由于这些关系,音乐制作者就得适当地、有效地掌握着有关音乐表现的诸因素,深刻地、生动地把作品制作(演奏)出来,这种“演奏”要富于音乐感,并具有出色的艺术处理能力。 一个富有表情气质的演奏(制作者),应该具有良好的音调、音质的概念和能力,如果没有这些,其它也就无从说起。其它的重要环节就是速度、力度与节奏的处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音乐感”,通过内外解释的结合,进行艺术创造。
“速度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这两句话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每一部作品都会有它内在的速度,制作者会安排一种和谱面提示的比较适当的速度,这固然十分重要,但不能把它绝对化,认为别无其它选择。事实上一般情况下是这样:一是大体上的一致。
一首名曲,在不同的大师手下,速度大体上往往是接近的,但不可能是一致的。二是在处理上的多元性。一首名曲,在不同的大师手下,有时候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在论坛上发表的 “北风吹”音乐制作工程文件里讲过速度的多层次性、速度的变化性,这两点很重要。
只要我们能够恰如其分地处理好,才能达到得体之妙。
那么在解决了音调、音质、速度问题后,正确地处理音的强度问题就成为十分重要的作业。有一些音乐制作者,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术虽已达到较为熟练的程度,可制作出来的音乐,与有经验、有修养的制作相比,仍然存在相当的差别,显得缺少艺术的表现力。初学者对于这一问题是不容易体会到的。如果他知道,在制作出音符之外,还有一定的事情要去探索,就可以说他已经开始走上如何更好地表现音乐的道路了。
一位音乐家和演奏家曾经这样说:“任何人都能够把音乐演奏得响亮,而只有优秀的音乐家,才懂得如何演奏得轻柔”。还有一位演奏家说:“问题不在于演奏什么作品,而在于用什么方式去演奏“。这几句名言非常值得深入体会的。如果认为在一段音乐的前面标明其强度是ff,就把这一段每一个音都奏得很强:若标明pp就把这一段每一个音都奏得很弱,那将是非常不明智的。音的强弱在一段乐曲里,不是等同一致的,而是在相对的情况下有强有弱,它的强弱交替应当象说话时那样地自然。
曾经有童鞋问我,都是同一个音源,同一种音色,制作出来的效果为何大不相同;我也听到和看到一些初学者录制什么都是用最大的音量(信号已经基本冲红),而且认为越强越好,似乎只有如此才能产生所谓的冲击力,然而结果是可想而知。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和现象加以分析,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往往出在气息和力度上缺乏控制下产生的。而专业的演奏家是经过长期地弱音演奏练习,在音的控制方面有很高的控制能力的缘故。
把所有的音奏得很强是不难办到的,而当把这些音量减弱时,就会发现此时的音质已经变得很糟。特别是在强音后面接很弱的音、或是弱音后面接很强的音,那已经就无法入手。
音乐是听觉艺术,作为一个音乐制作者来说,敏锐精确听觉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音量适中、音调悦耳、节奏明确、强弱得体、速度适当是制作音乐必须遵守的原则,只有做到了这一些,才能使音乐制作具备了有效表达内容的基础,要取得这些条件,捷径是没有的,需通过从易到难,一步步地学习、再学习、锻炼、再锻炼,才能达到运用自如、声情并茂的地步。